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的胆汁代谢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病因涉及激素变化、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需通过药物降胆汁酸、胎儿监护及必要时提前分娩进行干预。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典型症状为皮肤瘙痒,尤其手掌和脚底更明显,夜间加重,部分孕妇出现黄疸。胆汁酸水平超过10μmol/L可确诊,伴随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胎儿可能面临早产、缺氧甚至猝死风险,需密切监测胎动和胎心率。
2. 激素变化是主要诱因。孕晚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上升,抑制肝脏胆汁酸转运蛋白功能,导致胆汁淤积。遗传因素中,ABCB4基因突变者发病率显著增高。环境方面,冬季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胎妊娠或既往肝病患者更易发生。

3. 药物治疗首选熊去氧胆酸,每日剂量10-15mg/kg,可降低胆汁酸并缓解瘙痒。考来烯胺能结合肠道胆汁酸,但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严重病例短期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同时建议每周2次胎心监护,超声监测胎盘功能。
4. 日常管理需保持皮肤清洁,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穿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抓挠。饮食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胸肉搭配燕麦、荞麦等粗粮,限制动物内脏摄入。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代谢,睡前蜂蜜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 终止妊娠时机需个体化评估。胆汁酸≥40μmol/L或出现胎儿窘迫时,建议孕34-37周剖宫产。轻度病例可等待至38周,但需每天监测胎动。产后症状通常2天内缓解,但再次妊娠复发率达60%,需孕前咨询并提前预防。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要产科医生与消化科医生协同管理,从确诊起每2周检测胆汁酸水平,避免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孕妇应记录每日瘙痒程度和胎动次数,出现胎动减少或皮肤黄染立即就诊。合理治疗下多数母婴结局良好,但需警惕突发性胎儿死亡风险。
上一篇:胃烧心反酸水快速缓解的小办法
下一篇:一放屁就缓解肛门涨怎么回事
-
2025-05-02 16:41:34
-
2025-05-02 16:46:31
-
2025-05-02 16:49:13
-
2025-05-02 17:00:56
-
2025-05-02 17:02:44
-
2025-05-02 17:10:23
-
2025-05-02 17:22:32
-
2025-05-02 17:24:21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