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呼吸道疾病这几种要洗手
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正确洗手,能有效阻断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重点场景包括接触公共物品、餐前便后、护理病人后,推荐使用肥皂流水洗手或含酒精洗手液。

1. 洗手阻断传播链的原理
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附着在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健康人触摸污染表面后,若接触眼鼻口黏膜即可能感染。肥皂中的表面活性剂能破坏病毒脂质包膜,流水冲洗可物理清除病原体。
2. 必须洗手的五种高危场景
接触公共交通工具扶手、共享单车把手后需立即洗手,这些部位每小时可能被数百人触摸。处理生鲜食材前后应彻底清洁,生肉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探望呼吸道感染患者后,即使未直接接触患者,其居住环境中的门帘、遥控器都可能存在病毒污染。擤鼻涕、打喷嚏后手部可能沾染自身分泌物,成为二次传播源。医院就诊期间接触病历本、候诊椅后建议消毒。

3. 科学洗手操作指南
流动清水配合肥皂搓洗40秒以上,特别注意指甲缝、指关节等易残留部位。无水源时可使用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凝胶,揉搓至完全干燥。选择抑菌洗手液时查看苯扎氯铵等有效成分含量。洗手后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冬季洗手后涂抹护手霜,皮肤皲裂会增加感染风险。
4.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
照顾婴幼儿前必须洗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出携带便携式洗手液,避免诱发急性加重。医务人员执行七步洗手法,接触不同患者间重新消毒。学校教室应配备脚踏式洗手液分配器,减少交叉接触。

正确洗手可将呼吸道感染风险降低40%,配合口罩使用、环境通风能形成立体防护。养成接触面部前先洗手的条件反射,定期用紫外线灯检查洗手效果,特别在流感季需提高洗手频率。
上一篇: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类型有哪几种
下一篇:支气管扩张主要存在哪些症状
-
2025-05-02 16:37:04
-
2025-05-02 17:04:59
-
2025-05-02 17:05:53
-
2025-05-02 17:10:50
-
2025-05-02 17:11:44
-
2025-05-02 17:22:05
-
2025-05-02 17:32:00
-
2025-05-02 17:37:51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