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常见轻微症状,极少数可能出现高热、过敏反应等需及时就医的情况。预防和处理措施包括观察护理、药物干预和紧急医疗支持。

1. 局部反应
接种部位红肿、硬结或疼痛是最常见的反应,发生率约10%-50%。通常出现在接种后24小时内,持续1-3天自行消退。处理方法包括: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红肿明显时可冷敷15分钟,每日2-3次;疼痛明显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按体重计算。
2. 全身反应

低热(37.5-38.5℃)发生率约5%-15%,可能伴随烦躁、食欲下降。建议多饮水、减少衣物,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轻度皮疹多出现在接种后3-7天,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抓破皮肤即可。
3. 罕见严重反应
持续高热(>39℃)超过48小时需就医排查感染。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肿胀、呼吸困难,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出现抽搐、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急诊处理并报告疾控中心。

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记录接种时间、疫苗批号,出现异常反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属于正常免疫应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不应因此拒绝疫苗接种。
上一篇:肚子有蛔虫是什么样子的症状
下一篇:手足口几天能好,好了可以上学吗
最新资讯
-
2025-05-01 19:17:21
-
2025-05-01 19:33:33
-
2025-05-01 20:07:19
-
2025-05-01 20:23:05
-
2025-05-01 20:44:15
-
2025-05-01 20:45:36
-
2025-05-01 20:51:54
-
2025-05-02 07:11:35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