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扎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具有缓解疼痛、调节免疫等益处,但可能引起晕针、感染等风险。规范操作下利大于弊,需由专业医师评估个体适应性。

1. 针灸的核心益处体现在三方面。疼痛管理上,针对偏头痛、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慢性疼痛,针刺可促进内啡肽释放,阻断痛觉传导。妇科调理中,改善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时,通过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调节内分泌。神经系统方面,面瘫、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头皮针与体针配合,能激活神经可塑性。
2. 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需警惕。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晕针反应,表现为头晕、冷汗,需立即平卧并饮用糖水。消毒不严格会导致局部感染,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针眼护理。胸背部穴位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气胸,要求施针者熟练掌握解剖层次。

3. 提升针灸安全性的关键措施包括:选择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针灸师执业证书》的双证医师;治疗前如实告知凝血功能异常、心脏起搏器植入等特殊情况;针刺后24小时内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针孔的行为。孕妇腰骶部、合谷穴等禁忌部位需绝对回避。
4. 现代研究验证的作用机制显示,针灸能调节5-羟色胺、P物质等神经递质,通过下丘脑-垂体轴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红外热成像证实针刺后相应经络温度升高0.5-1.2℃,证实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过度治疗可能导致穴位疲劳,建议单次针刺不超过20个穴位,疗程间间隔3-7天。

针灸作为WHO认可的非药物疗法,在80余种疾病中显示明确疗效。实施前需进行脉诊、舌诊等中医辨证,配合艾灸、拔罐等综合手段效果更佳。出现皮下淤血时可进行48小时冷热交替敷贴,持续出血需压迫止血并就医。
下一篇:年轻人经常熬夜会导致什么病
最新资讯
-
2025-05-02 08:34:53
-
2025-05-02 08:36:41
-
2025-05-02 08:39:50
-
2025-05-02 08:46:35
-
2025-05-02 08:51:05
-
2025-05-02 09:10:54
-
2025-05-02 09:11:21
-
2025-05-02 09:14:57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